1:糯米
白粽子 2:
小枣粽3:
豆沙粽4:
湖州粽子5:
椒盐豆粽6:
中山芦兜粽粽子的来历
农历五月初五是
端午节,民间有吃
粽子的习惯,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
屈原的。
屈原是我国伟大的
爱国主义诗人,他积极主
张楚国联合齐国,抗击秦国,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,反而被罢了官,发配到边远的地方。
楚国快要灭亡时,农历五月五日这天,
屈原投
汨罗江自杀。
屈原投江后,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,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。这样年复一年,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,每逢
端午节那天,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。
一天晚上,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,就问他:“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,您吃到没有?”屈原说:“你们送给我的饭,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。”老人问“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?”
屈原说:“你们用
竹叶把饭包起来,做成
菱角形的尖角粽子,它们以为是
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。”
第二年的
端午节,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,向
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。可是,过了端午节后,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,说:“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,我吃到了。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。”
老人问屈原:“还有什么办法呢?”
屈原说:“送粽子的船要打扮
成龙的样子,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,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。”
从那以后,年年端午节那天,人们划着
龙船到
汨罗江送粽子。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
划龙舟的来历。
粽子的形状
因地区不同, 由材料以至
粽叶, 都有着很大的差别,连“裹” 的形状,也有很大的不同,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
祭天,因此汉晋时的粽子,多做成角形, 作为
祭祖用品之一。此外,一般还有正三角形、正四角形、尖三角形、方形、长形等各种形状。
粽子的味道
粽子馅荤素兼具,有甜有咸。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,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。料的内容,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。
[北京区]
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: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
白粽子,蒸熟以后蘸糖吃。另一种是
小枣粽,馅心以
小枣、
果脯为主。第三种是
豆沙粽,比较少见。
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,馅料用的是红枣。蒸熟之后,只见
黄澄澄的粘黍中嵌着红艳艳的
枣儿,有人美其名为「黄金裹
玛瑙」。
[浙江区]
浙江的
湖州粽子,
米质香软,分为咸甜种。咸的以新鲜猪肉,浸泡上等
酱油。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。甜粽以
枣泥或
豆沙为馅。上面加一块
猪板油。蒸熟后,
猪油融入
豆沙,十分香滑适口,「
五芳斋」出品的粽子尤其着名。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,有
八宝粽、鸡
肉粽、
豆沙粽、
鲜肉粽等,各具特色。
[四川省]
四川的
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。先将糯米、
红豆浸泡半日,加入
花椒面、川盐及少许
腊肉丁、包成四角的小粽。以大火煮三个小时,煮熟后再放在
铁丝网上用
木炭烤黄。吃起来
外焦里嫩,颇具风味。
[广东省]
广东的
中山芦兜粽,特点是圆棒形、粗如手臂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。甜的有莲蓉、
豆沙、栗蓉、
枣泥;咸的有
咸肉、
烧鸡、蛋黄、甘贝、
冬菇、绿豆、
叉烧等。
闽南的粽子分碱粽、
肉粽和豆粽。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
碱液蒸熟而成。兼具粘、软、滑的特色。冰透后加上蜂蜜或
糖浆尤为可口。
肉粽的材料有
卤肉、香菇、蛋黄、
虾米、
笋干等。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。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,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,配上糯米裹成。蒸熟后,豆香扑鼻,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
评论